17310456736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SWOT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888 

1、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优势

——办学的功能性优势。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功能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就业和升学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性,使中等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在就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中等职业院校及一些培训机构通过与企业签订培养“订单”,促使教学内容能尽可能地涵盖企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缩短职业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学愿望。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民的素质水平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成为了剩余劳动力,他们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在城镇定居或返回农村科技兴农,中等职业教育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提升自我的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就业和升学两大优势。

——专业设置与职业目标匹配性强。中等职业教育通过专业设置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并使之与职业岗位相对应,以满足不同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与普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与产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活动能够持续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目标的匹配。

2、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劣势

——“双师型”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缺乏,二是质量上的缺乏。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与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充足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但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师生比例远远超出标准120的要求,师生比过高表明了师资力量的欠缺。教师教学任务超负荷会影响此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双师型”教师“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上。迄今为止,在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上还存在争议。目前,在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中,将“双证”持有者定义为“双师型”教师。其实,有些教师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还有些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和考试获取的,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管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来讲,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训基地缺乏。实训基地是指以提供实训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在我国,实训基地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建设的,供学生实习的“校内工厂”,学校是建设的主体;企业实训基地是在企业内建立的供学徒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企业工厂”,企业是建设的主体;公共实训基地包含的范围较广,它面向的对象包括各类院校、企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团体。这三种实训基地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中等职业院校内的实训基地一般只提供给学生基本的从业技能,而且都是情景模拟。企业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而很少主动建立实训基地与学校合作,让学生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去实习。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知识结构,而是企业岗位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最根本的职业技能本领,而这些技能本领的获得离不开数量充足且实效性强的实训基地。因而,如何解决实训基地缺乏问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合作。

——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发展不协调。专业设置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来说是基础性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亦是如此。城镇化过程中,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区域内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上,忽视本区域内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盲目追风的现象,不顾区域内就业市场的现状,盲目开办热门专业,造成毕业生就业没有出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中等职业教育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其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地方,为本区域内的经济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因此要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需求。

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城镇化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作为与城镇化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在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城镇化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产生大量新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如物流业、物业、营销、建筑装璜、学前教育、餐饮、酒店管理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促使用工需求量增大,亟需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新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就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用工需求。

4、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面临新挑战。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应该合理调整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为脱离农村而进城务工经商的“创业者”,兼顾培养“新型农民”。实际上,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甚至严重偏离人才市场需求的现象。有的中等职业院校打着“人才培养”的幌子继续走旧式的发展道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根本满足不了产业需求。

——就业需求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提出了新要求。城镇化发展通过其动力机制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推动着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如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高,则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多。城镇化进程快,则意味着第二、三产业劳动力需求增速快。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加快发展速度,扩大其规模才能积极应对城镇化的挑战。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用工荒”,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和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文相关报告

2018年更新版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18年更新版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中等职业教育定义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中等职业教育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