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新政策落地和新需求释放,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旧系统加速升级、新系统加速普及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228 

新冠疫情爆发的同时也暴露出原来卫IT系统的不足之处,同时新形势下也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公卫 IT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还需要根据新政策、新需求进行新系统的建设。

——传统公卫 IT 系统包含内容

传统公卫 IT 系统可分为“1+N”模式。“1”为健康信息平台,也称为“医联平台”。顾名思义,就是联结不同医疗机构的平台,它包含数据标准管理、数据共享交互平台等功能模块,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数据交互以及统一管理。

N”通常分为三大核心应用,即“综合管理和决策分析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和决策分析系统主要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运营、疾病情况、资源管理等分析,辅助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工作。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则主要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汇总和整理,可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医疗健康数据进行汇总,并实现统一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社区卫生中心、一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系统,比如区域 HIS系统、区域电子病历系统等。这些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应用系统。

除此之外,传统公卫 IT 系统还包含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120 急救系统,网站、APP 等公众健康服务系统等。这些系统比较依赖于上述重要系统或起到其他辅助功能,比如居民通过当地卫健委 APP 查询病历信息,APP 中显示的病历信息则来自于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传统公卫 IT 信息系统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统公卫 IT 系统的功能及技术升级

产品和功能层面升级。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之后,我国才开始建设公卫IT 系统。有些地方的系统建成都有 10 余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后期有运维服务和升级,但整体还是维持原有的架构。新冠疫情爆发,在极端情况下,传统公卫 IT 系统的不足之处得以充分暴露。比如传染病上报系统不够智能,无法实现传染病信息从系统中自动实时上报,而需要人工录入后再统一上报,这样不仅时效性差,而且容易出现录入错误。再比如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系统落后,运行效率低下,防控救治能力弱。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健康档案还是纸质的,形成的“死数据”基本无法高效利用。在新冠疫情较极端的情况下,诸多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充分暴露,传统公卫 IT 系统面临全面升级的需求,比如优化传染病直报系统,建设和升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

公卫 IT 系统云化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技术架构层面升级。传统公卫 IT 系统目前还面临云化转型的趋势。云计算的优势逐步得到市场认可,目前各地政务系统基本上搭建在政务云上。传统技术架构的公卫 IT 系统也将云化升级,比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在政务云上,实现软件技术架构的云化。

——新政策落地和新需求释放,公卫 IT 新系统加速普及

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建设现状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研究显示,除原有系统功能和技术升级之外,此次疫情还催生部分新系统。新系统并非是指单纯因为疫情而新研发的系统,而是原来已存在,但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建设的系统。目前新系统主要包含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联体/医共体平台。

1)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原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普及率较低,但受新冠疫情影响,现在大家对它的重视度显著提升,并且还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今年初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提到“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随后还出台了《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

结合原来应急管理系统产品情况以及最新政策要求,市场上有企业推出了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某企业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创业慧康

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居民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保及救助、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四大产品体系,其中居民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医保及救助属于原有系统的升级,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产品体系需要新建。

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功能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系统包含区域疫情大数据预警及联防联控、区域疫情协同救治应用、互联网线上便民防控服务、医院临床发热门诊系统、流行病大数据科研分析等功能模块。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产品体系主要包含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平台。这部分功能模块目前主要用于新冠疫情防控,但对提升区域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大有帮助。

2)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

按照现在互联网医疗政策,互联网医疗可分为医院模式和区域模式。区域模式则由卫健委来搭建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包含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乡镇卫生中心等),构建区域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为居民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延展、网约护士等服务,并为医疗机构间提供分级诊疗技术支撑等。

新冠疫情爆发加速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供需双增。作为疫情防控以及便民惠民的重要项目,各地加速建设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作为公卫 IT 的重要的新增项目,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

3)医联体/医共体平台

分级诊疗是目的,医联体和医共体则是具体方式,通过医联体和医共体方式以实现分级诊疗。医联体和医共体有何具体区别?根据政策文件对它们的描述可知差异所在。政策中表述“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 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作用,与医共体牵头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根据政策文。件表述,简单来说,县域医共体是整合县内各级医疗机构,而医联体则依托城市三级医院,与县域内的医共体形成“联盟”,也可以对市区内的中小医疗机构形成“联盟”。

根据政策要求,2019 年初我国开展 500 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并且政策要求 2020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现阶段医联体/医共体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搭建,比如各级医疗机构均参与组建医联体联盟,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通道。但各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内容进一步深化则需要完善的医联体/医共体平台做支撑。以县域医共体为例,县域医共体不仅需求政策体系和运营机制,而且需要形成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比如信息系统需要整合医疗、医保和医药信息,实现对业务收入、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新形势下,医联体/医共体平台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