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我国流域治理项目市场现状:金额大时间长,PPP运营阶段回款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562 

——流域治理是污水处理与黑臭水体治理等多领域业务的复杂综合体。继“水十条”后,环保部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函〔20151781)等文件,有了多项政策的正面引导,全国的流域治理市场迅速迎来了全面增长期。

区别于单一项目污水处理项目与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本质归根结底是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影响流域生态的因素往往更加复杂且多元化,不但有来自人类社会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扰动,同时也包含各类自然因素变化所造成的天然扰动;与此同时,大多数河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不同河流所处的气候、地质、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都会对其流域的自身可修复性造成影响。由于上述影响流域生态的各项因素本身也处在不断动态变化中,因此流域综合治理类项目是一类非常综合、复杂且规模浩大的工程运营项目。

忽略由于复杂性所导致的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化因素,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流域治理项目通常是指:通过介入一个流域整体的水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按照流域规模大小,又可以细化分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流域治理以及跨街乡镇的流域治理。

影响流域生态的各项因素构成复杂且通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对外界环境变化相对敏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流域治理中的污水治理技术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半自然生态技术、以及自然生态技术。由于当前的自然与半自然生态技术市场化成熟度相对较低,治理效果的性价比也不尽理想,因此市场上广泛采用的仍然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这类技术在市场现存的部分污水处理项目中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路径,因此流域治理市场需求的释放也将为部分技术领先的污水处理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涨空间。

治污的“性价比”与治污过程中对自然的干扰程度成正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PPP模式是核心阵地,流域治理 PPP 项目总规模或超 5000 亿元。我国流域污染表现较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中原地区,其中更有黄河这种流径 9 省的“母亲河”,沿途各级行政区划均需承受河流污染所带来的流域治理指标。一方面由于各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北方地区政府财政实力相对东南沿海较弱;另一方面流域治理类项目所需要投资的额度又通常是“天文数字”,同时较难界定具体应当为工程所买单的非政府个体;在此背景下,PPP模式的流域治理项目迅速成为了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救命稻草”与企业扩大经营的“生长激素”。

截至发稿日,我国约有 1124 个生态环保类 PPP 项目,其中 924个已完成入库;入库项目中,流域治理类项目达多达459个,类按环保类PPP项目平均规模计算,流域治理类PPP项目 总规模或超过5000亿元。

——风险因素:单一政府付费的回款模式非系统性风险较大。PPP 的大力推广引发了流域治理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满足地方政府在现有的财政预算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资本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能使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技术的过程中,完成政府的治理要求,最终收到回报。

然而数十亿元的项目融资额,以及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回款周期,最终仍不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所能轻易承受的。总而言之,在紧信用的经济环境下,中小民企纷纷遭受流动性危机面临破产或被收购。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即是 2019 年东方园林与碧水源分别得到了北京朝阳区国资委与中交建两大国企的大规模注资,东方园林更是将控股权直接交付给了朝阳区国资委。自此饱受 PPP 市场折磨的两大水环境治理行业民企龙头终于摆脱了流动性噩梦,同时也标志着国企自此完全占据了流域治理PPP 市场主要空间。

相比中小型民营水企,工程央企显然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好的流动性,以及更强的与当地政府的话语权,要进入流域治理的 PPP 市场,这三项特质缺一不可。据万德数据显示,近三年时间里,中国电建等 8 家央企龙头手持流域治理市场订单多达 229 个,总规模高达 1623 亿元。

然而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将项目的回款希望完全寄托于地方政府甚至是名义上并无政府担保的平台公司,即便对于央企龙头而言,其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的。有感于此,部分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将水环境治理与沿岸配套开发进行整合,希望最终能够打包成能够实现部分盈利甚至独立盈利的项目。考虑到实际社会需求,以及流域生态的功能与地理定位,我们认为综合性养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或许可以成为与流域治理工程相配套的项目。

 


标签:流域治理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