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2022年国内外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需求空间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31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594 

汽车内饰件属于汽车车身系统,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汽车整车由动力总成、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大系统组成,其中,车身系统是支撑与安放所有汽车部件的重要系统。汽车内、外饰件属于车身系统,是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零部件产品,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与视觉性,影响人们的驾乘体验,为汽车产品开发的重要内容。汽车内饰件包含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等子系统。

汽车各内饰件示意图


来源:公开资料

汽车内饰产品种类众多,市场空间广阔。乘用车主要内饰产品单车总价值量在 8500 元左右,商用车内饰产品单车价值在 5200 元左右。在以2022 年国内汽车销量 2700 万辆及全球汽车销量 8160 万辆的假设下,国内汽车内饰行业主要产品市场空间为2184 亿元,全球市场空间为 6115 亿元。假设 2023-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每年平稳增长2%,国内商用车进入复苏周期销量增速分别为20%10%5%,全球乘用车/商用车销量每年平稳增长 2%,预计 2025 年国内汽车内饰市场空间达 2371 亿元,全球内饰市场空间达 6490 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内饰行业主要产品国内和全球市场空间测算


来源:乘联会、中汽协等

内饰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由于汽车内饰件与下游整车开发绑定较为紧密,细分产品繁多以及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根据下游整车厂客户呈现高度分散竞争局面。目前我国汽车内饰行业中主要分为三类供应商:佛吉亚、安通林等外资零部件企业,延锋汽车饰件、一汽富维等主机厂下属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新泉股份、常熟汽饰、宁波华翔等独立第三方内饰件企业。

我国汽车内饰行业主要公司介绍


来源:各公司资料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原因来源于产品、技术、开发、价值量四个方面:

1)产品差异化:内饰件产品包括仪表板、门内护板、顶棚、中央通道、扶手、踏板、方向盘等,品类繁多,且每种产品之间功能较为独立,较难做到集成化、标准化。此外,由于内饰件是装饰属性较强的汽车零部件,因此消费终端对其存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这就导致内外饰件的标准化程度远不及车灯、汽车玻璃、安全气囊等产品。因此零部件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很难提升规模效应,做大规模。

2)技术多样化:内外饰件的制造工艺千差万别,内饰件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搪塑成型、PU(聚氨酯)喷涂、模内转印(IMD)、模内嵌膜(INS)、水辅注塑、低压注塑等,外饰件的制造工艺包括注塑、吸塑、吹塑、挤出成型等。不同内外饰件涉及的制造工艺差别巨大,各技术之间通用性较弱。

3)开发费用高:内外饰件产品差异大、技术要求多样的特点,导致其模具也千差万别,通用性较弱。首先不同内外饰件产品需要不同模具,其次不同车企的同一种内外饰件产品也需对应不同模具,极大程度提升了企业模具成本,也导致零部件企业基本都在其具有优势的内外饰件产品上做大规模,提升经济性,而很难覆盖尽量广的品类。

4)单件价值量低:内外饰件不像集成度较高的系统零部件,其种类繁多,单件价值量较低,如遮阳板、立柱护板、车镜单价不足100元,而变速器、发动机、车灯等零部件,集成度较高,单价动辄过千,甚至上万。正是由于内外饰产品品类多,单个产品价值量低,因此抑制了市场参与者进行行业整合,提升集中度的积极性。

汽车内饰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原因


来源:公开资料

国产饰件厂商有望凭借自主品牌崛起获得更高市场份额。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崛起,带动国产汽车饰件厂商持续成长。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至20231-2月已提升至50.1%。自2020年开始市占率的新一轮提升来源于自主品牌在汽车电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布局、对市场需求更精准的把控以及成本控制的特有优势。并且随着近年来在汽车电动智能化浪潮形成的领先优势,中国汽车出口量自2021年也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08万辆跃升至2022年的311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汽车制造商更多选择本土饰件产品,自主品牌尤其是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打破了原有外资为主的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使国内内饰厂商有了更大的舞台。

2012-2023.1~2乘用车自主品牌占比


来源:乘联会

2009-2022中国汽车出口数量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主机厂降本诉求和快速迭代诉求提升,国产饰件厂商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各主机厂加大对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的投入,叠加电动车核心三电系统的成本高企,各主机厂降本诉求强烈,对内饰等零部件采购的成本敏感度显著提升。此外,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消费电子及IT技术大量应用,汽车进入智能时代,相关技术的更迭快速,加之平台化、模块化研发逐步成为车企主流,整车研发周期进一步缩减,一般而言,造车新势力研发项目从规划到量产的时间周期平均缩短至1.5年左右,较传统燃油车企缩短0.5-1年,整车制造商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对配套零部件企业研发响应要求更高。国内内饰厂商凭借人力成本低廉、原材料供应充足等拥有更优成本优势及本土的产业链布局形成的相较于海外零部件厂商更快的响应速度优势,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

全球主要车企汽车模块化平台


来源:公开资料


本文相关报告

2024年版全球及中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4年版全球及中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及中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是基于国家部门统计机构、行业协会、权威研究机构、第三方数据库(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报告主要对我国汽车内饰件的外部发展发展环境(政策影响、技术趋势影响等),汽车内饰件产...

标签:汽车内饰件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