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3年我国数据复制及数据安全领域相关政策、标准汇总分析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数据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一系列政策、法规相应出台。2017年1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202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施行,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在上海浦东揭牌成立,旨在促进数据要素合法、合规流通,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的着力点,推动上海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同月,上海市表决通过《上海市数据条例》;2023年7月,北京市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
中央和地方政府数据相关的部分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
在数据复制及安全领域,国内也颁布了系列关于灾备及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标准,例如《GB/T20988-2007》、《GB/T22239-2019》、《GB/T31595-2015》、《GB/T22239-2019》等。
1、《GB/T22239-2019》替换《GB/T22239-2008》,等保护更严厉
2008年6月,国家标准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发布,该标准对于国内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或领域,特别是关键的政府及金融领域,指导用户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等工作。
2017年《网络安全法》实施后,为了配合国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步修订了该标准,并于2019年12月被新的国家标准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替代。国家标准GB/T22239-2019被称为“等保2.0”,与《网络安全法》相关法律条文保持一致,公安执法更加严厉,特别是对于因措施不到位导致网站被黑客攻击造成数据丢失,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将对主营单位处以相应处罚。
国家标准 GB/T22239-2019(等保2.0)概要
资料来源:《中国数据复制行业白皮书》
2、《GB/T 30146-2013》、《GB/T31595-2015》 确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2013年12月,国家标准 GB/T 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正式发布;2015年6月,国家标准 GB/T 31595-2015《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指南》正式发布。这两大 BCM 领域国标的推出,目的都是促使组织能够在中断事件发生时,准备有序,快速相应并进行恢复,以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数据丢失及其他损失。
综上,在数据复制领域,数据安全、等保和业务连续性方面,主要分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公共安全两大方向,主管部门均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者归口单位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的标准包括:
(1) 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2) GB/T30285-2013《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规范》
(3) GB/T37046-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能力评估准则》
(4) GB/T36957-2018《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5)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后者归口单位为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的标准包括:
(1) GB/T30146-2013《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2) GB/T31595-2015《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指南》
(3) GB/T35625-2017《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业务影响分析指南(BIA)》
本文相关报告
一、行业定义对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