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中国重点省市新型墙体材料市场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5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825 

一、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省发展新型墙材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省相关法规政策,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着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统筹推进城市“禁粘”和农村“推新”,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新型墙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2015年,全省新型墙材产量307 亿块标砖,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83.5%,比2010 年分别增加25.02%4.67 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企业。共建立省级示范线15 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2 家,有20 家企业共获得了50 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一步强化。“十二五”期间,先后制定实施了《全省20102012 年烧结砖行业整合改造控制计划》和《20132015 烧结砖行业整合改造控制计划》,累计关停淘汰粘土烧结砖企业486 家,淘汰落后产能140 亿块标砖,淘汰率达到42.3%,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下达关停粘土烧结砖瓦窑的任务。

——城乡推广应用市场进一步拓展。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城市城区建设工程全面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建设工程项目全面“禁粘”。2015 年,新型墙材使用比例达到86.2%,比2010 年增加6.2 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展村镇民房新型墙材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农村应用示范项目12 个,全省农房建设新型墙材使用超过6.5万户,建筑面积约1315 万平方米;实施了1 个农村节能建筑示范村、9 个农村节能建筑推广村的联合国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转化项目。

——绿色发展成果得到进一步显现。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墙材转型升级》等重大课题研究,编制《绿色墙体材料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促进了新型墙材行业绿色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新型墙材约1400 亿块标砖,保护耕地12.89万亩,节约标煤142.4 万吨;利用各类废弃物资源2.77 亿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1.2 万吨和356 万吨;完成了能耗下降20%的任务。

——基金调控杠杆作用进一步发挥。五年来,全省累计征收墙改基金比“十一五”增长42.17%,返退墙改基金同比增长70.12%;省级下达各地墙改基金扶持计划同比增长91.80%,有效带动社会投入新型墙材产业的资金达64.07 亿元,同比增长1.69%

2、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未来发展目标

——《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至“十三五”末:

全省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城镇应用比例达到92%以上;

农村应用新型墙材自建房占农村自建房总量比例达到30%;

淘汰烧结墙材轮窑生产工艺;

按照“淘汰产能50%以上”减量置换原则,实施烧结墙材改造提升;

培育省级新型墙材龙头企业20家以上;

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新型墙材企业100 家以上;

新型墙材生产能耗下降10%

——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嘉兴市、绍兴市于 2017 年底前,温州市、舟山市于2018 年底前,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于2019年底前,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台州市于2020 年底前,完

成淘汰烧结墙材轮窑生产工艺。

轮窑生产工艺的新型墙材企业,2020年底后不再续证。

二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控制烧结墙材新增产能,在淘汰轮窑产能145 亿块标砖的基础上,通过减量置换,将烧结墙材产能控制在225 亿块标砖以内。

三是推进联合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兼并重组,优化企业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主动压减过剩产能。

——强化规划布局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地应当依据当地资源特色、建筑体系、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烧结墙材改造提升的要求,制定烧结墙材产能控制计划。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重点做好烧结制品企业的整合提升,实现烧结墙材向大块化方向发展;湖州、嘉兴、绍兴等地区,重点结合“五水共治”工作,积极开展淤污泥资源化利用试点及推广;台州、舟山等地区,重点结合“三改一拆”工作,加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发挥建筑市场容量大的优势,重点做好产品推广使用和监管服务。

3、浙江省舟山市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转型升级

为落实《舟山市新型墙体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新墙体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工作,该市下大力加快企业改造提升。

一是推动新型建筑项目签约落户。5月份,市新墙办会同市属部门及相关单位,使舟山市恒众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墙材项目签约落地海洋产业聚集区,标志着该市新型墙材建筑产品向工业化装配式生产迈出了坚实步伐。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用地约300亩,工期10个月,预计明年4月份投入生产。

二是协助企业做好新墙材项目的筹建工作。在市新墙办协调和指导下,经近一年半的筹建,613日,原岱山本岛七家落后产能的烧结砖窑厂联合组建的舟山市宇泰新型墙体有限公司——烧结多孔砖隧道窑生产线项目投入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用地约58亩,采用自动输送线、全自动生产线各一套,码坯机器人两台。

另外,普陀六横盛久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舟山宏波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也正在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中。

2017年,为推进墙材行业转型升级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市新墙办还报市财政局落实新墙材企业补助资金200万。

——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江苏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我省致力于法规政策的修正和依法行政的落实工作。一是完成《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修正工作。2014328日,省人大通过了《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修正案,规定自201451日起,全省范围内违规生产、销售、使用粘土空心砖、粘土实心砖处以每立方米200元的罚款。修正的《条例》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了违规使用粘土砖无法罚款的难题。二是每年都召开依法行政现场会。交流推广各地行政执法做法和经验,讨论执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和处理技巧,现场观摩学习规范的执法卷宗,学习先进单位规范执法、取证程序、适度裁量等方面的做法。三是每年定期举办墙改行政执法专题培训班。对全省各市、县的墙改办主任和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墙材革新行政执法工作培训,强化各级墙改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依法行政理念。四是对全省墙改系统行政执法情况及时跟踪服务。根据各市、县按季执法统计报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指导,特别对单次处罚金额较大的情况进行及时沟通,确保处罚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现象。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检查生产、销售、建设和施工等单位或项目26177个,立案查处736起违规行为,限期整改934起、责令停工停产137起,暂扣或吊销认定证书 7起,追缴专项基金155.78万元,罚款143万元,有效遏制了违规生产使用粘土制品行为的发生。

(二)城区和乡镇“禁粘”成效显著,粘土制品大幅度下降。“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区“禁粘”。一是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城区“禁粘”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分期、分批完成75个市、县城区“禁粘”创建工作。二是每年度制定和下发“禁粘”城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城区“禁粘”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具体措施;三是制定了“江苏省城区“禁粘”创建验收评分表”,印发了“关于统一使用墙改现场监督检查表的通知”,统一规范了“建筑工程墙材应用执法检查记录表”和“新墙材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表”的具体检查项目和内容。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城区“禁粘”的基础上,2013年,把“禁粘”向乡镇推进。首先制定了江苏省“禁粘”试点乡镇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县、市(区)墙改办要制定计划,对乡镇“禁粘”给予指导,乡镇政府要把“禁粘”纳入议事日程,明确监管人员。其次在各市申报的基础上经过优选,每年公布乡镇“禁粘”创建名单,各地根据创建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乡镇“禁粘”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有76个城市城区完成了“禁粘”任务,有121个乡镇通过了“禁粘”试点验收,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禁粘”目标。我省“十二五”期间“禁粘”成效显著,粘土实心砖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截止2015年底,全省粘土实心砖产量由2010年的24亿块下降到2015年的2.5亿块,5年下降了21.5亿块,下降比例达89.6%

(三)大力培育科研创新能力,新产品新技术亮点纷呈。“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大了对墙改科研开发的力度,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一是对全省墙改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2014年将自1991年开展墙改科研工作以来的所有科研项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转化应用的科研项目,印发各市借鉴应用。同年在连云港市召开了全省墙改科研工作座谈会,总结墙改科研好的做法,分析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二是科研项目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墙改亟需解决的主要技术和理论问题,科学提出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立项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省级共立项科研项目46个,各市、县墙改办共立项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70%以上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三是科研成果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墙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各类发明专利30余项,由省墙改办和省建科院联合完成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墙材应用节能减排研究--以江阴市山泉村新农村建设为例》获得江苏省住建厅201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由连云港市墙改办和淮海工学院联合完成的《选矿废渣煤矸石烧结保温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东南大学和江苏科威建材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建筑外墙Z型复合自保温一体化墙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南通市“十二五”期间完成的7个课题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成果就达到了14项。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推进墙材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意见。2011年,省经信委会同省国土厅、住建厅、工商局、质监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鼓励发展高掺量的综合利废以及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产品,提升工艺装备,提高墙材产品质量、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的生产规模和工艺。二是率先全国限制、淘汰轮窑。2013年,对28门以下轮窑不再换发省新墙材认定证书,从2015年起所有轮窑企业不再认定和换证,淘汰了一大批粘土砖轮窑生产线。南京市除保留烧制利废建筑渣土煤矸石的砖瓦隧道窑,其他轮窑等砖瓦窑已经全部关闭。“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清理关停粘土砖瓦窑782座。三是适时调整认定和换证条件,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规模,产品档次、技术水平等不符合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目录的产品采用限制销售区域和不予认定等形式进行引导,鼓励和扶持了一批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技术水平好,质量效益优的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全省新墙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墙材生产节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五年实现节约和保护土地约74.68万亩,节能1494万吨标煤,综合利用工业废渣1.4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9.33万吨,为节能降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严格规范基金政策,投入带动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我省严格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返退和使用管理。一是规范专项基金的征收。针对一些地方没按规定征收以及出现的减免现象, 20131月,省经信委会同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和省审计厅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苏经信节能〔201376号)文件,要求违规减免的地方必须予以纠正,一些违规减征、免征、缓征新墙材专项基金的行为得到了纠正。二是维护专项基金的严肃性。“十二五”后期,受经济环境影响,各地多次准备减免新墙材专项基金,针对这一状况,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宣传《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国家新墙材专项基金政策,讲清基金的性质、作用,设立以及减免权限、征收和返退渠道等政策,有效制止了违规减免现象。三是专项基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墙材专项基金扶持企业技改、科研和示范项目投入逐年加大,从“十二五”初每年投入900余万元到“十二五”未投入3300余万元,年增长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通过省级专项基金投入带动,全省共投入专项扶持基金达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82亿元,新增新墙材生产能力225.96亿块标砖,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节能效果好的新墙材生产线。

2、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未来发展目标

江苏省“十三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行业重点发展目标:

——重点发展预制装配式墙板(体),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配筋布设、混凝土浇注、制品养护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年生产规模在2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结构与保温隔热功能一体化设计,年生产规模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

——重点发展利废烧结保温砌块(砖)、复合保温砌块(砖)[传热系数须小于1.0w/(㎡·k],采用70型以上挤砖机、余热烘干窑(室)、原料经过精细化处理(有陈化库)、配料自动计量、自动码卸坯、自动控温、大中断面(4.6米以上)的标准隧道窑,年生产规模8000万块标准砖以上生产线,原料中掺有煤矸石等采选矿废渣和粉煤灰、淤泥、建筑垃圾、污泥等其他废渣及农作物秸秆,其合计重量掺量比在80%以上。鼓励企业积极消纳利用当地上述废渣。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采用4.8米以上切割机、自动翻转去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双班年生产规模在20万立方米以上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石膏砌块,采用立模浇注、液压顶升、带烘干的生产工艺,单线年生产能力在25万平方米以上,年生产规模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等条板类产品采用机械化生产,单线年生产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采用机械化喷射成型工艺,年生产规模在20万平方米以上;石膏空心条板采用机械化生产,年生产规模在25万平方米以上;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采用成组立模生产工艺,年生产规模在5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等,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规模在50万平方米以上。

——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传热系数须小于1.0w/(㎡·K],采用40kw以上功率成型机、自动计量配料、自动化复合、清洁能源或余热利用养护室(窑),单班年生产规模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线;鼓励企业积极消纳利用当地建(构)筑废物、垃圾焚烧炉渣等,并采用以上工艺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砖)。

3、江苏省出台措施继续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一)加强科研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新墙材生产企业加大对墙体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力度,针对我省新墙材行业发展的共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研究攻关,确实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和热点;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创新、在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材料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改善建筑功能、智能制造和装配式墙材技术研究方面有新突破;重点研究和发展自保温效果好、废弃物掺量高、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和耐候性、阻燃性好的新型墙体材料。

(二)加快推进装配式墙体材料发展。立足墙改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推进装配式墙体材料发展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结合新墙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智能制造、工业4.0等途径,加大对装配式墙体材料科研开发、技改和建筑示范项目的基金补贴力度,鼓励产能过剩新墙材企业向生产大板、块体以及复合型拼接的装配式结构转型;培育绿色建材、装配式建材产业示范基地。丰富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加大推进力度,提高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基金监管,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新墙材专项基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征收、返退和使用。不得违规降低征收标准、不得减、免、缓征,不得打包征收;基金返退要公开透明,不得少退或不退专项基金;要继续加大基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围护结构配套墙材体系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政策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节约资源、节地利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加大墙体材料改革工作宣传力度,重点宣传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制品、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节约和保护土地,改善建筑功能、提升建筑质量和舒适度等;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走进社区、走进工地和走进新闻直播间等多种形式,组织好每年的墙改宣传周活动,积极参与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墙体材料改革工作氛围。

——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陕西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城镇化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工作,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绿色的新型墙体材料,着力推动墙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禁实、限粘”(指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城市限制使用粘土砖的简称。下同)和建筑工程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共计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 1100 万吨、节约土地 10.6 万亩、节约能源 399 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045 万吨。

——市县城区全面 “禁实”。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通知》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城市城区和县城建设工程项目全面“禁实”。全省共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 127 家,淘汰落后产能约 13.5 亿块标砖,占落后产能的 17.5%。改造实心粘土砖企业32 家,新增新型墙材产能约 3.8 亿块标砖,全省“县城禁实”任务全面完成,并向乡镇及广大农村推进。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和商洛五个城市启动“城市限粘”工作。

——新型墙体材料得到较快发展。全省扶持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项目 90 余个,扶持新型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重点项目 12个,省级扶持资金投入约 1300 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 28亿元。省级扶持资金投入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长 60 多个百分点。2015 年底,全省新型墙材企业共计 702 家,综合产能156 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67%,比 2010 年提高 10.5 个百分点,超目标任务 2 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板材类产品占新型墙体材料总量达到 16%,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提高了1.6%,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5年陕西省墙体材料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陕西省墙体材料产品构成


数据来源: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根据《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等规定,认定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产品16 批次,扶持农村节能示范住房项目31 个,累计补助户数 5044户,建筑面积 104.81万平方米,省级补助资金投入 1736 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14.43 亿元,推动了农村新型墙材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 76%,比 2010 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

——新墙材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了《DP 型烧结多孔砖结构技术规程》、《DP 型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构造图集》、《陕西省绿色墙体材料技术评价导则》等技术标准的编制,和《泡沫混凝土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等多项建筑节能与新型墙材产品生产应用项目研究。研究开发了烧结保温砌块、DP 型烧结多孔砖、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等新产品,支持一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墙材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新墙材专项基金调控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根据国家、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2012 年、2014 年全省 2 次开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专项检查。全省专项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级共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11 亿元。使用新墙材的工程项目已返还资金1.6 亿元,科研开发、示范项目、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等投入资金 1.4 亿元,其中省级累计投入扶持资金 4000 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42 亿元。

——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省人大制定颁布了《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建立了建筑节能产品及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制度,五年发布 16 期,推广 5 类产品。

2、陕西新型墙体材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全省墙材革新发展工作虽然有了进一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型墙材应用技术标准、技术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待进一步加强;促进行业绿色生产和产品推广应用任务繁重;墙材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低端产品产能占比较大;城市和县城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有死角,仍存在使用粘土实心砖现象,新型墙材应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农村自建房新型墙材推广使用比例还较低,乡镇“禁实”工作任重道远。

3、陕西新型墙体材料未来发展目标

“十三五”陕西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目标:

——推进“禁实、限粘”,发展绿色新型墙材,产业结构优化取得较大进展。全省新型墙材产量占比达到 80%,城镇建筑应用占比达到86%。建筑板材产量占比达到 26%、装配式墙板产量占比达到8%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技术研发基地 9 个,突破新型墙体材料重点研发技术;

——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建设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项目 10 个,绿色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项目28 个,农村应用新型墙材示范房 100 万平方米以上;

——节能减排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达到 2450 万吨,节约能源达到 500万吨标煤。

 “十三五”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发展目标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其他地区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1、湖南墙材革新发展状况分析

——“十二五”发展成就

1)产业转型升级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已占墙体材料总量的71%,比“十一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达到81%,比“十一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6000万块标砖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253家,比“十一五”末增加60%以上,利用工业废弃物的生产企业达506家。

2)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得到强化。实施由政府主导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在多部门配合下攻坚克难,我省共关停粘土砖瓦企业500余家,淘汰落后产能120亿块标砖,关停企业腾退、淘汰粘土砖产能,节约耕地16万亩。

3)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通过企业技术改造与提升、实施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节能减排限额达标、技术创新、余汽、余压、余热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完成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减排20%的目标,共实现节约标准煤约6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32万吨。

4)“禁实、限粘”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在巩固我省城市“禁实”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和农村推新”工作。截至2015 年底,我省23个列入限粘名单的城市全部实现“限粘”,占全省城市比例的77%,超额完成30%以上城市实现“限粘”的目标任务;38个列入禁实名单的县城全部实现“禁实”,占全省县城比例的54%,超额完成50%以上县城实现“禁实”的目标任务。

5)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20.7亿元,共计实现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5.4亿元,投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扶持资金1.96亿元。2015年全省专项扶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4148.5万元,新建126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产能63亿标块。

——存在的问题

1)“禁实限粘”有待巩固提高。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专项基金杠杆调节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2)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研发投入少,企业竞争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弱。

3)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在建筑市场缺少定价话语权,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十三五”目标

 1)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达到80%,比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省墙材年总产值过100亿元;新建建筑中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90%

2)限粘、禁实、推新

长株潭三市实现“禁粘”目标,全省其它城市全部实现“限粘”目标,全省县城全部实现“禁实”目标。建设省级农村自建房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 20个以上,农村应用新型墙材自建房比2015年提高3倍。

3)产业结构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新型墙体材料产能50亿标砖,预制墙体构件和墙板比例提高至新型墙体材料的30%,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自保温墙材提高至新型墙体材料的20%;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1800万吨,培育省级新型墙材龙头企业10家以上。

4)绿色发展与节能

五年共淘汰落后产能75亿标砖以上。逐步取缔粘土墙材的生产,淘汰粘土砖产能和落后产能达30亿标砖,节约耕地4万亩以上。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单位产品限额能耗、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新型墙体材料单位生产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10%,年节约标准煤140万吨以上,年减少工业废气排放400万吨以上。绿色墙材比例提高至新型墙体材料的40%以上,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新型墙材企业80家以上。

5)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

全省墙材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建企业技术装备全部达到《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工艺装备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6000万块标砖规模以上的企业增加1倍。新型墙体材料现场抽检合格率超过98.5%,比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基本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6)创新能力

初步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墙材革新信息化系统,构建完善新型墙材及其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发展智能制造,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我省新型墙体材料研发能力和水平。

二、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主要工作和成效

1)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根据国家有关墙体材料革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精神,完善了多项墙体材料革新政策措施。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意见》、《江西省工信委关于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降耗的指导意见》、《江西省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2016--2018)》、《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贯彻执行国家<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 13544-2011)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江西省省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助暂行办法》、《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出台了《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检(试)验室建设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各设区市、县(市)政府按照《条例》规定,制定一系列以促进地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及限制、禁止使用粘土砖(以下简称“限粘”、“禁粘”)为核心的政策措施。我省列入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名单的9个城市、38个县城均发布“限粘”、“禁实”通告,确保“限粘”、“禁实”工作顺利推进。20138月,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了新修订的《南昌市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和县人民政府所在的镇规划区范围内禁止生产粘土砖,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禁止使用粘土砖,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禁粘”。

2)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235条,新增产能172.3亿块(折标砖计算,下同);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65亿块,超额完成“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目标;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例达85.1%,比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累计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178.7亿块,比“十一五”增长70.1%;有16个品种列入《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308家企业列入《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形成了以页岩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系列产品;开发了页岩煤矸石烧结保温砌块、灌芯复合保温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等新产品,满足了建筑市场需求。

3)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城镇建筑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应用格局更为清晰。五年来,我省禁实范围累计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面积达16656m2,比“十一五”时期增长38%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87%,比2010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4)“限粘”、“禁实”如期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省开展“限粘”、“禁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2.4万余次,责令停止违法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244起,实施行政处罚97起,依法取缔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105家,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能力7.94亿块;并对其他粘土砖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2015年实心粘土砖产量降至32.04亿块,与“十一五”末相比下降38.7%,实心粘土砖生产和应用得到有效控制。我省列入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名单的9个城市、38个县城均如期全面完成“限粘”、“禁实”工作任务。

5)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到“十二五”末,新型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同比下降35.7%,超额完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定下降20%的目标任务。五年累计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178.7亿块,节约土地19.4万亩,节约能源730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尾矿等固体废弃物9500余万吨,相较“十一五”增长了140%,为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6)科技支撑促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支持一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电子计量配料系统、新型真空挤砖机、自动码坯机、大断面隧道窑、自动焙烧技术等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了行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水平,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延伸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促进了我省新型墙体材料机械技术装备的发展和提升,加强了新型墙体材料机械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与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对接;鼓励研究开发大型化、精细化、成套化技术装备,支持科研院所研究开发烧结保温砌块、灌芯复合保温砌块等新产品,推动行业向中高端墙体材料发展;编制了烧结保温砌块、灌芯复合保温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制定了烧结墙体材料制品、蒸压加气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二项江西省标准,推动企业实施节能降耗;编制了烧结制品、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有36家新型墙体材料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备案,31家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检(试)验室通过验收,有效推进了行业绿色发展进程。

7)基金征管用严格规范

按照《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内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我省严格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研究制订年度省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扶持新型墙体材料项目237个,新建和升级改造了一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生产线,积极有效地引导、支持和促进了我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十三五”目标

1)到2020年末,设区的市和县级市城区范围内全部实现“限粘”,有条件的城市向“禁粘”推进;所有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实现“禁实”,并推动乡镇“禁实”,有条件的县城向“限粘”推进。

2)到2020年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例达86%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90%以上。

3)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符合绿色墙材评价指标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体系,建成若干特色鲜明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集团),基本实现从简单替代粘土砖向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要求的功能型墙体材料升级。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大力促进发展本质安全,且在新型墙体材料全生命周期内,综合能耗低、利废程度高、可最大限度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多功能一体化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节能、清洁的生产技术及装备。

砖、块材:鼓励发展以页岩、煤矸石等非粘土类材料和河、湖淤泥、污泥、建筑余土为原料制作烧结保温砖和砌块,产品向高孔隙率、高强度、自保温方向发展;以粉煤灰、砂、矿山尾矿为原料制作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向低容重、高强度、自保温方向发展;以炉渣、矿渣、石粉、陶瓷废料、建筑废渣等为原料制作混凝土砌块,产品向高强、抗震、防水、自保温方向发展,以及满足我省绿色节能建筑要求的其他新型墙体材料。

板材:大力发展具有部品化、智能化、标准化特点的质轻、高强、隔音的隔墙板以及集“防水、保温、装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外围护结构墙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复合型混凝土板、装配式大墙板、其他PC类适应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墙板体系,引导墙板向模数化设计、规模化生产、配套化供应方向发展。

工艺装备:重点发展适合生产高孔洞率烧结保温砌块单层干燥系统、烧结砖全内燃掺配技术、变频节能技术以及烧结砖工业“机器人”码卸砖系统、节能型大断面隧道焙烧窑系统、生产整线管控一体化系统装备等,提高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进一步提升切割机在切割精度、大型化、自动化水平,发展板材及精确砌块生产工艺及装备,提升余热和废料综合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改变工业废弃物及原料处理装备不能适应产品升级矛盾状况,并解决窑炉废烟气治理与监管薄弱的问题。

三、广西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取得的主要成效

1)墙材革新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贡献凸显。至“十二五”期末,全区新型墙体材料(以下简称“新型墙材”)产能达400亿块标砖,新型墙材年产量达222.35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66%,为“十一五”期末的1.58倍多,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新型墙材年产量180亿块标砖、新型墙材占墙材总产量60%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型墙材产量达到1045亿块标砖,实现节约土地17.2万亩,节约能源647.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54.9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90吨,利用工业废渣约为1100万吨,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限制使用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限粘”)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至“十二五”期末,全区14个设区市、7个县级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完成了“限粘”任务;68个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完成了“禁实”任务,提前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到2015年全国30%以上的城市实现“限粘”、50%以上的县城实现“禁实”的目标任务。

3)淘汰落后墙材产能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为墙材产业结构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关停淘汰762家落后烧结类墙材生产企业,25家蒸压灰砂实心砖生产企业,52家年单机单班在2.5万立方米及以下的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

4)墙材产业结构层次得到优化升级,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十二五”我区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截至2015年底,我区获得新型墙材认定的企业1038家,其中:年生产规模达到6000万块标砖的烧结砖企业122多家;年生产规模1亿块标砖以上的墙材企业50家;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企业20余家;年产单机单班5万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生产企业近100家。积极推动新型墙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实施新型墙材标杆示范生产企业工程42家,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墙材行业产业升级优化。

5)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市场日益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区新型墙材在城镇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以烧结页岩矩形多孔砖为代表的新型墙材主导产品占据墙材市场60%以上;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代表的轻质节能环保新型墙材在大中城市建设中也得到大量应用;混凝土砌块在河池、崇左等一些地区仍是建筑工程应用的主要新型墙材产品。以粉煤灰、磷石膏、工业陶瓷废泥、废矿渣等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陶瓷发泡墙板等新型墙材产品,以及烧结空心砖(砌块)、混凝土自保温砌块适用于建筑结构与保温一体化应用新型墙材产品,已开发生产,开始进入市场,并填补我区新型墙材“空白”。

6)与建筑墙体关联建材产品产业发展迅猛。预拌混凝土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区预拌混凝土累计供应量1.8亿立方米。全区14个设区市全部落实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要求。至2015年末,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276家,搅拌产能达到15087.5万立方米。2015年,全区预拌混凝土供应量5038.09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加2991.56万立方米,增长146.18%

本文相关报告

2024年版中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24年版中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是基于国家部门统计机构、行业协会、权威研究机构、第三方数据库(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报告主要对我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的外部发展发展环境(政策影响、技术趋...

2022年版中国新型墙体材料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势预测报告
2022年版中国新型墙体材料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势预测报告

目前,新型的墙体材料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传统黏土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价格较低,从而导致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使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新型墙体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朝绿色化发展,其特点是:积极开发可利用的废弃物原料,减少能源...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