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我国卫星通信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卫星研制进入前列,商业发射迎来巨大机遇

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61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 运营服务 等多 个环节组成。与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布局类似,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主要集中在空间段以及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5 年我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产值将有望超过 500 亿元,相关设备制造市场空间巨大。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等环节亟待发力。小卫星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卫星制造市场,据通信产业报预计,今年全球可全球小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规模达 60 亿美元,2025 年将超过 200 亿美元,产业规模增长迅速,经济效益可观。

卫星通信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在卫星研制方面,目前我国卫星综合实力已进入国际前列,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商业卫星的运营需求,满足卫星安全平稳运行的质量要求。近 5 年来,航天五院完成了 17 颗军民商用通信卫星的研制,国内军民卫星保持 100%自主开发;商业通信卫星整星出口已达10 颗,并带动 VSAT 设备走向国际市场。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开发使我国具备了研制100-1000Gbps 超大容量高通量卫星的能力。2017年,容量为 20Gbps 的中星 16 号高通量卫星发射标志我国进入宽带卫星时,后续的中星 1726 27,亚太 6D 卫星总容量超过400Gbps。目前我国由中星、亚太、亚洲、天通系列构成在轨商用卫星已达 20 多颗,信号覆盖全球 75%以上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卫星设计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由定制化向模块化发展,微小研制日益成熟。在军民融合政策和商业航天、天地一体网络大潮的推动下,我国航天、电子、中科院、高校等众多单位皆在积极参与低轨卫星的建设。2018 年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分别发射了一颗低轨高通量实验星:鸿雁 1 号和虹云 1 号。鸿雁星座属于窄宽带融合系统,具有移动通信、导航增强等综合功能。虹云星座是宽带系统,具备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功能。2018 4 月,电科集团发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专项中的首个成果“地面信息港”,其中融合了网络、遥感、地理信息、导航定位等功能。

卫星发射方面, 我国火箭研制技术支持发射成本进一步下降,然而运载火箭搭载余量告急,商业航天有一定发展机遇 火箭研制方面,火箭发射和回收技术推陈出新,发射成本得到大幅下降。我国已全面探索可重复发射技术,中国航天发射火箭的主要建设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公司(CASC)宣布,LM-8(长征 8 CHang Zheng) 太空火箭将于 2020 年发射。像 SpaceX 的猎鹰(Falcon)和重型猎鹰(Falcon Heavy)一样,LM-8 的第一阶段可重复使用,利用剩余燃料垂直降落。在民营领域,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在 2019419日在山东龙口完成 RLV-T5 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发射及回收试验,飞行时间 30 秒,飞行高度 40 米,是首次自由飞行高度的两倍。随着可重复发射技术的发展,预期未来卫星发射的成本将继续降低,为我国未来卫星通信的快速建设提供基础。

火箭发射服务主要包括发射场服务和火箭研制两部分。当前全球主要航天国家已建成或在建发射场共计 25 个,我国目前共有四个航天发射场地,数量与俄罗斯并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可以满足当前我国商业发射的需要。然而,2018-2020 年,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仅有 7 次商业航天搭载机会,其中三次搭载余量少于 100kg,且所搭载次级荷载的轨道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满足目前商业航天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国内卫星星座计划发射卫星 2505 颗,以平均每期发射 10 颗计算,依旧需要超过 250次发射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搭载余量不足,因此商业发射将被广泛需求。

2018-2020年可用于商业卫星搭载的发射机会


资料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我国航天产业链上游参与企业多为实力突出的“国家队”,竞争力较强,能够实现整星出口和发射任务,由少数企业所垄断。在我国,目前主流的卫星研制以及发射都主要集中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国有集团,以五院和火箭研究院为主,已拥有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制造能力,且能够进行商业化应用。火箭研制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是我国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此外,蓝箭航天、零壹空间、九州云箭、星际荣耀、翎客航天等中国的民营火箭初创公司在近几年大量涌现,但目前仍处于成长初期。

上游部分参与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卫星移动终端通信市场约40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或将达到80亿元。地面设备制造包括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两大类。其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地面站、控制站、静中通、动中通等产品;用户终端设备主要包括卫星电视终端、卫星无线电终端、卫星宽带终端、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等组件和产品。中新网预计 2025 年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 300万。根据中国电信统计,截至 2018 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约 30 多万用户,其中语音市场约 8 万户,用户增长空间潜力较大。随着天通一号的正式商用,中国将有 200 万以上用户的市场空间。按照民用终端 0.8 万元/部,单兵手持终端2/部,军用车船舰载及民航终端 20 /部估算,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市场容量约 400 亿元。依据年的推广、采购、装备周期计算,未来年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年均市场规模将有望达80亿元量级。

中国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产业分布集中度高并有显著的区位特点。当前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等五大产业聚集区,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广州、西安等重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统计,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 2671 亿元,在全国总产值中占比高达 77.4%。

卫星移动终端通信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卫星运营服务分为空间段运营服务和地面段运营服务两部分,包括卫星电视直播领域、北斗导航等领域随着应用的推广铺开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在空间段运营中,主要是通过卫星转发租赁业务,主要企业包括中国卫通、亚太卫星、亚洲卫星等。 地面段运营公司主要有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公司、众多 VSAT 运营商、北斗运营服务企业、以及多个新兴的商业卫星公司。 在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营服务方面,随着我国北斗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逐步进入服务化阶段,各种类型的位置服务公共平台大量出现和智能终端的应用普及,产业链下游运营服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9 年产业链下游产值占比已经上升到 44.23%。

2019年卫星导航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0)

此外,下游的应用也出现新的尝试,技术融合、跨行业合作兴起AI 的加入,丰富了遥感卫星数据的处理及应用。2019 7 月商汤科技 SenseTime 发布了在线智能遥感解译平台SenseEarth,该平台是一款面向公众公开的遥感影像浏览及解译在线工具,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地表卫星影像进行识别和分析。SenseRemote 已应用于要素识别与调查、资源分析与评估、动态监测与预警、违法建设行为检测等多个领域。还有初创公司大地量子通过对海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整合,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目前已开发落地了基于 API 的空间数据平台。另外,平台型公司为纽带,联合专业公司也能有综合型产品的推出。腾讯联合科技公司 Satellogic、箩筐技术以及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推出“WeEarth 超级地球“该平台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组建一个包括 300 颗卫星在内的对地观测网,提出“在轨卫星星座即服务”理念,计划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遥感服务体验。

 


标签:卫星通信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