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国际少儿艺术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17-11-21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1755 

——美国少儿艺术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少儿艺术教育发展分析

()艺术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特征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教育中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把以上3科列为美国教育的核心学科。到了布什政府将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5门课程列为核心课程。直到1993年克林顿政府通过立法程序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项跨世纪的和以世界级水平为目标的宏伟计划,首次将艺术包含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和舞蹈在内的,增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这一重要举措从此改变了美国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艺术教育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和综合性特征

美国艺术课程在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综合性特征上,从《艺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艺术课程标准》中专门把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列了出来,强调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够实现在学校的整体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的相关综合性特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艺术教育对人的价值和作用。与此同时,《艺术课程标准》还要求把艺术所产生的文化、民族背景作为研制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在《艺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标准》是形成课程相关和综合的关键。”也就是说他们把艺术作为一种手段或者说是通道,来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通向其他学习领域。而要想实现和建构这些联系,就要完成不同艺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各艺术门类间的联系,或者是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相关”;另一种是“综合”。而在综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表现多种学科的统一性特征。苏珊J.在其文章《用课堂教师和音乐专家的感知能力来实现音乐教育的国家标准》一文中,针对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九个标准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九个标准的实现需要教师整合其他的教学资源和其他学科来实现。因此,这一结果更进一步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在美国音乐课程标准对912年的要求中,我们看到要求学生在理解音乐与艺术学科间的联系以外,还要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同时还要理解音乐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关系。而对于熟练水平和高级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在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和艺术以外学科之间的关系方面,熟练水平要能够比较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风格中两门或两门以上艺术的特征;同时还需要解释艺术以外各学科原理和材料与音乐的原理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高级水平则要求能够比较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能够解释艺术在展现过程中,创作者、表演者在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差异。在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中,对熟练水平和高级水平的要求也不相同。前者要求凭借听觉来对不熟悉的音乐按照体裁和风格分类;而后者则要求识别和解释作品的风格特征。通过以上不难看出,美国的艺术课程在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包含了历史方面与文化方面等等。而美国的艺术教育也更深层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征,不仅仅是艺术学科内的综合,还体现了通过艺术的学习来联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美国少儿艺术教育特征分析

1)艺术课程类别的多样性特征

美国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开设艺术类课程,而从小学一年级到七年级学生都要上美术课程和音乐课程。到八年级以后,则要求在视觉艺术或者音乐课程选修其中一门课程。美国的艺术课细分为绘画、手工、摄影和计算机辅助艺术等不同的课程内容。音乐划分为声乐和管弦乐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例如,美国威廉王子县的小学生(15年级)每天都有一堂45分钟的综合类课程。如艺术课包括绘画和手工,音乐课包括声乐和器乐,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轮流上一堂。到了中学以后可以选修艺术或者音乐课程,如果选择的是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全年都是自己所选的课程内容,每隔一天要上一次大课,每堂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选修的是艺术类的课程,则把一年的课程分成四个季度来学习。绘画、烹饪、木工等每个季度学习一种,每天45分钟的课程。高中最后两年如果选修的是艺术类课程,则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是必修课,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还开设摄影类课程。每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学校根据学生选修不同类别课程的多少和师资力量来调整课时的分配,但要保证总的学时数,不能在总的学时数上减少学生艺术类课程的比例。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使美国的中小学生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他们接受着不同形式、不同类别艺术形式的熏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类别的艺术当中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2)课外活动的丰富性特征

美国的艺术类课程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校内和校际间的展出与汇演,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增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都会邀请本地和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或者专业的演出团体来指导学生,或者邀请他们来演出表演。如在声乐和器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学生,经过考核后可以被邀请参加地区或县级的学生演出队参加演出;而在视觉艺术方面成绩较突出的学生或者班级,在校舍改造或装修时,往往会被邀请参与设计或者绘制墙体上的大型壁画。9年级以上,艺术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由教师推荐加入由国家艺术教育协会设立的国家艺术荣誉学会;79年级艺术特别突出的学生则可以加入国家初级艺术荣誉学会。目前,全美国有45000名在视觉艺术上有天分的中学生加入了国家艺术荣誉学会和国家初级艺术荣誉学会。参加学会的同学每年要交付会费,不同学会会费略有差别。会员全年都有资格参加学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表现突出的还可以取得学会与各个艺术类院校合作设立的奖学金,在中学毕业以后可以进入艺术院校继续深造。一般来说,在美国如果读到高中毕业,每个学生在艺术和音乐方面都会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这种艺术的熏陶和基础训练将会对个体一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教学方法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特征

美国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来进行学习,同时也是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人文学科,跟其他科目一样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而这种教育模式的创新之处,是从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艺术和文化。从教学内容方面,视觉艺术更加受到重视。在教学内容上看无论是西方的艺术作品还是亚洲、非洲的艺术作品,都能够成为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美国的艺术教育主要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通过四个阶段对艺术的学习,来确立一种综合的艺术感觉,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对于这种综合艺术教育模式的教学,更加需要艺术课程教师具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例如,以对北欧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的欣赏、分析的艺术课中。首先,教师以“呐喊”为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语言、身体、绘画等手段一起来表现“呐喊”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亲身经历受惊吓后呐喊时的感受。同时,体会在“呐喊”时人在心理、生理上的变化。不难想象到,整个课堂充满了孩子们创造出来的五花八门的“呐喊”声,以及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行为艺术作品。这无疑是对学生一种鼓励,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其次,教师会选择出一些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畅所欲言地说出“呐喊”时的感受以及背后的故事。再次,教师会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蒙克的《呐喊》展示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猜想主人公呐喊的原因与感受,以及呐喊所引申的更深刻的含义等。同时将学生们引入历史里学习,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风格特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后,引导学生再次审视作品,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蒙克的这幅作品到底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这幅画还有什么意义?人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启迪?通过以上课例,不难看出在这一堂课中,融合了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与美学四门学科。而艺术课教师也通过了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使艺术课程变得更加自由、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4)强调多样性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美国艺术教育的巨大资源,美国也没有放弃对这一资源的利用。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用多种文化熏陶着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们通过多样性的文化来认识世界,同时让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文化来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传统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都在为认识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和艺术提供着多样性的视角。还有每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的艺术形式的特征,他们之间到底有何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此外,美国的艺术教育还要求学生们理解艺术是世界的,要被世界人民所共享。因此,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可能在语言上各个国家是不相同的,但是艺术是相通的。就像音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听了之后都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内容和情感,不同的旋律都在向人们表达着不同的意境,音乐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都是一样的。而美国恰恰把这种多民族、多元文化作为一种财富利用起来,在艺术课程的建设上遵循了要注意多民族的传统、民俗、宗教、性别、种族等特征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所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特征问题,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土著的舞蹈,还是中国的书法,或者阿拉伯的艺术等等,都是人类世界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都是美国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他属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三、美国少儿艺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提高重视,体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其实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被艺术包围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是不能够发现美、体验美的人,那么在他的世界里总是缺少些什么。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能力。从人的全面培养角度出发,不是培养学习的工具和工作的工具,我们培养的是健全发展的人,因此缺少不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艺术课程在一些城市学校开展的还是比较完善的,每个学校也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规定来完成教学任务,但也有在一些情况下艺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被一些其他课程所占用。而在一些农村的学校,可能一些学生还没有见过钢琴是什么样的。有的艺术课教师可能会充分的开发当地的艺术资源,利用现有的艺术资源来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但这种情况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还只是把每堂课上成学个歌、画幅画就草草了事,不开动脑筋,不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使每一堂艺术课程上得生动、丰富、精彩。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周最爱上的就是音乐课,每到上课都能拿到不同的乐件和老师一起打节奏,特别的开心。而每当要临近期末或者其他一些时间的时候音乐课或者美术课就要被挪用为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补课的时间,我就会很失望。我想现在的小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渴望艺术,都有一颗纯真的向往艺术的心。孩子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教师在他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画上精彩的一笔,艺术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无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和家长的角度,都要提高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借鉴美国的艺术教育的做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艺术教育,真正地发挥出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艺术活动的丰富化

要想艺术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体现人文性特征,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还不能失去艺术课的系统性,还要完成正常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这就给艺术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一堂艺术课?怎样使每一堂课都变得生动、活泼,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艺术、热爱艺术?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课教师多动脑筋、勤思考。像美国的那名美术课教师一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一堂课,使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欣赏了作品,更多的是亲身体验到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美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课课外内容的丰富化,以及艺术教育的社会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把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不再变成走过场,真正地做到实处。充分地挖掘可利用的各种艺术资源,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等,让这些社会资源能够为艺术教育服务。把艺术家请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能够与艺术家们亲密接触,树立榜样意识。学校的艺术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技巧以外,还要深入挖掘特殊人才,建立学生的艺术培养的系统性和终身性。将那些在艺术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打基础。

3)注重课程的生活性、综合性

2000年我国推出了除音乐、美术课程以外的艺术课程。在这期间中有反对的声音,也有支持和鼓励的声音。而从艺术课程的实施来看,也不容乐观,新事物需要人们通过时间来认识它。从全国来看,能够实施艺术课程的地区和学校屈指可数。一批批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艺术课程的实验。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从艺术课程教材自身所体现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把握不好教材的意图,不知道从哪一学科来展开教学。而从教材自身来看,可能系统性和完整性还不够。第二方面是从教师方面也体现出很多问题,例如不能够深入地理解新课标,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缺少多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的教学特征等等。第三个原因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体现的问题,个人能力上能够符合艺术课程要求的教师很少,几乎每个学校都是由原来的音乐或者美术课的教师来担任艺术课程教学。而需要跨学科来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说就力不从心了。第四个原因是艺术课程的推广所呈现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了解有艺术课程这门学科存在的人们知之甚少,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还有很多的艺术教师,也不知道有艺术课程的出现。因此也就降低了大家对艺术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导致艺术课程实施困难的原因之一。

——英国少儿艺术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一、英国少儿艺术教育发展分析

1)教学目的

英国着眼未来与全球化竞争环境,关注时代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审视、挖掘创造力与新技术媒体的结合可能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对学生创新力、批判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高度重视。

2)教育方式

英国现行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以1999年颁布的新国家课程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着不断的变革、调整与实践。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2014年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文件》(简称《框架文件》),明确了相当于中国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阶段的学科设置,从小学至初中一以贯之的9门基础课程分别是: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设计与技术、外语(课程)、地理、历史、音乐和体育。

能够清晰的看到,艺术类课程占基础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除了与我国相似的音乐课外,英国没有“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与设计》和《设计与技术》课程。

其中,《艺术与设计》学科课程目标阐述道:“高质量的艺术设计反映和塑造着人类的历史,帮助各民族进行财富积累和创新变革,是人类创造力最高形式的表现”。这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体验与学习,创造工艺设计艺术作品,教学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平面设计、建筑、工艺、艺术史等多方面。

《设计与技术》课程则更强调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主要指导学生就过去和现在的设计与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进行批判性评价,并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科学、工程、计算机及艺术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英国政府认为,高质量的《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意,运用一定的实用技能,学习制作与设计高品质产品的原型,自信地参与日益技术化的世界,这对国家的文化、财富与繁荣都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3)教学硬件及环境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与社区、企业、博物馆、文化行业有效联系与配合,将课堂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在真正的动手实践中接触到绘图、模板、切割、焊接、电路等各项实际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技能,了解机械、纺织、建筑等多方面的基础材料和审美特质,掌握通过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领域涉及能源、农业、食品、建筑、园艺、时尚等多个领域。

4)教学内容

当代的英国博物馆将公共教育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馆内均设有专门的公共教育部门,为不同的中小学生群体提供丰富多彩的参观和学习项目。

英国是最早建立博物馆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早在1931年,英国教育委员会便发布了《博物馆与学校:公共博物馆与公共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备忘录》。该备忘录展示了英国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列举了一些国内及国外的优秀案例。

1988年,英国“国家课程”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可与博物馆教育相互连接。此后,博物馆馆方开始配合课程标准中《艺术与设计》学科的指标,针对不同学龄青少年分阶段制定活动手册,与学校紧密连接,提供详实的参观指南给师生使用。新世纪以来,英国大多数的国立、省立、私立博物馆都纷纷设立了博物馆教育部门,形成了博物馆与当地教育局的常规、多样的合作模式。

二、英国少儿艺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各种组织促进少儿艺术教育

英国还有专门致力于打开儿童和年轻人创造力之门的国际组织——英国创意文化与教育中心(CCECreativityCulture and Education)。其现任执行长保罗·寇拉曾说,英国政府统计,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等到其二十五岁时,该工作可能已经消失。他认为,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孩子创造的能力。让他们未来有能力发明新工作,因为未来的世界不需要“找工作”的人,但需要“创造工作”的人。

英国最为成功的艺术教育创造力培育计划,名叫创新伙伴关系项目(CPCreative Partnerships)。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项目,成功将艺术、文化和创意方法带入了课堂。该项目支持包括艺术家、表演者、建筑师、多媒体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在内的创意专业人士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前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如想象力、好奇心、纪律与合作、韧性等能力培养的催化剂,见证了学校学生出勤率、成绩、通识教育、家长参与等各方面带来的有效改善。

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创新伙伴关系项目(CP)的8000多个子项目成功辐射到英格兰2700所学校,并优先考虑教育弱势社区,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公平,让100万名以上的儿童和9万名教师从中受益。

2)国家层面的文化组织开拓艺术教育

在英国,由政府支持开展的一系列项目,行动、计划,对英国创造性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将艺术家、企业与社会、学校联动起来,形成互动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创造力培养的意识。

由政府拨款的非营利性组织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主要致力于促进英国文化、教育、国际关系之拓展和交流,该协会承担着英国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英国文化协会目前于全球109个国家、两百多座城市设有分部,7000多名员工,至今已成立81年,是根据英国皇家宪章建立的慈善机构,政府核心拨款占机构年度收入的25%2014年英国政府拨款总额为7.81亿英镑。

——日本少儿艺术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一、日本少儿艺术教育发展分析

1)课程设置

日本政府对从幼儿到中学教育中的美术教育设定了规范。在幼儿教育中,《学校教育法》(1947)要求幼儿园(3-6岁儿童)“通过音乐、神态语言和形状塑造用于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和表达的基本能力。”“形状塑造”对应日语中的词汇“zokei”,意指“儿童动手和绘画的能力”,而并未提及“艺术”的字眼。

日本有一个强制的从小学到初级中学的9年制教育系统。在小学教育阶段(6-12岁儿童),有一门必修课叫做“绘画和手工”,向学生提供初级阶段的视觉艺术教育。

2)课程内容

现行版本的《幼儿园学习课程》(2008)由5种活动领域构成: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达。表达关系到儿童基于声音、色彩、形状、肌理和运动产生的愉悦,并期待儿童通过表现性艺术获得学习的基础能力。

根据现行版本的《小学学习课程》(2008),绘画和手工的目的在于通过表达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表达的活动分为2大类:艺术玩耍和通过绘画、立体作品与手工进行表达。

3)教学内容

以美术教学为例。日本是根据幼儿绘画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展开教学内容。

23岁时,采用在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蒙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用铅笔拓印;拼贴布贴画;用粘土或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等,都属于造形性游戏的教学内容。

45岁时,则运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通过阅读小故事根据体会作画,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通过各种角度观察对象,并描绘出自己的感觉。

56岁时,则转变为采用不同纸质或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游戏表现,加深幼儿对材料和形状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构思故事作画,扩展游戏范围,并以此作为表达的题材,描绘自己热衷欣赏的事物。

总之,日本选择内容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幼儿生活和精神治疗的功能。 

4)教学形式

以美术教学为例。在教学指导的要点上,日本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1)从游戏来看,主要以幼儿自由描绘为主,提供必要的与幼儿心身发育相适应的题材;

2)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则不拘泥于真实,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表现中,选择造型单纯、组合容易的内容。

3)从生活体验中引发的表现,在开始构思阶段,就要使形象思维明确化,并把它与自己准备的有关材料和工具、表现手法联系起来。要求表现的内容能被他人接受,并且有相同感受的理解。

4)经由观察萌发的表现,重点是突出有关对象物的具体感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什么时候来画、画什么、怎么画,这些都是指导教学的关键所在。

5)教学效果

日本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又非常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有合唱、器乐合奏、体操、工艺、话剧、舞蹈、剪纸、书法、绘画、插花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三、日本少儿艺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家庭这种高尚的艺术情趣,是与日本学校的艺术教育分不开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本文相关报告

2018-2023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3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一、投资机会分析(1)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大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正日渐受社会所重视。因少儿艺术对儿童性格的塑造,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艺术熏陶,对少儿一生发展都将受益。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在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一片火热的背景下日渐繁荣。(2)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尚未成熟就...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