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0456736

医疗信息化行业趋势分析及业务创新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25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  点击量: 2165 

——医院及区域卫生领域

一、医院:更深入地参与医疗的服务流程

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化服务商可以针对医院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需求,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创造增量价值。(1)在实现医院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临床科研、绩效评价、患者服务等提供更为高效的产品。这将为信息化厂商们带来增量市场空间,单一大型医院的项目规模有望超过千万元。(2)随着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的推进,医院开始有意愿将一些自身运营成本较高的非核心服务内容外包,比如药品耗材的采购、医学影像的胶片打印等,东软集团、创业软件、卫宁健康等已开始在相关领域布局。仅药品耗材的供应链管理一项,部分大医院一年的耗材采购量便可以达到10 亿元,若运营方可以从中分成,市场空间巨大。

互联网医院加速落地,拓展了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边际,但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动脉网的数据,截至2017 3 20 日,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达79家,时至今日大概率已超百家;而2014 年末我国互联网医院还只有3家,发展速度飞快。无论何种互联网医院的模式,虽然对医院与医生拓展服务广度、患者及时获取服务有帮助,但线上的互联网医院仍属于轻问诊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方当下的变现出口只能诉诸于诊疗费和药品的分成,业务纵深环节的广告、医院引流、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微医集团在互联网医院领域的进度相对较快:www.leadingir.com微医已在上海、山东、湖南、四川、广东等19 个省市启动了一线城市互联网医院,为当地患者提供在线复诊、延伸医嘱、送药上门、健康消费等服务。七乐康、健客网等医药电商也在借力自身良好的变现

渠道积极布局互联网医院。

上市公司层面,卫宁健康旗下的纳里健康已覆盖超过1,500 家医院,但仅向医院收入一定的项目实施费用,暂未对有偿问询服务进行分成;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熙康在积极建设线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实现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服务、支付、药品链条的打通,目前宁波云医院的收入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持续投入期。

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模式


资料来源:艾瑞网,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互联网医院的功能梳理


资料来源: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典型互联网医院举例


资料来源: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二、区域卫生:助力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打造分级诊疗体系

三种区域卫生的创新模式:(1)工具与理念创新——如上海,万达信息参与建设;(2)监管与激励制度创新——如三明,易联众参与建设;(3)商业模式创新——如沈阳、中山、杭州富阳区、常州新北区等地,分别由东软集团、创业软件、和仁科技、世轩科技参与建设,可复制性相对较强。在区域卫生信息化运营服务的模式下,各厂商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收取千万元的基础服务费,进而再通过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实现增值服务的收入分成,总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未来,为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各城市将逐步开启相关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商的“跑马圈地”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工具与理念创新:以上海为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2008 年便基本完成了申康内部23 家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的“医联工程”;上海市医保也较早地应用了在海外具备成熟经验的预算管理制度;上海医改办根据本地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延伸处方等事项,并组织开发了DRG、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产品,不断推进医改深化。

监管与激励制度创新:以三明为例。(立鼎产业研究网)三明市较早地实现了“三保合一”、阳光采购,同时建设了较为完备的医改监测体系;另外,三明市推出院长年薪制,让院长回归到其代表政府来管理医院的角色上来。

商业模式创新:以中山为例。通过建设“健康中山”APP,中山市打通了各个医院的数据。创业软件在平台中引入了亿家(家庭医生平台)、云保医(线上商保报销)、半个医生(智能自诊)等服务提供方,预计未来将通过向卫生部门、医院、第三方机构收取接口费用,以及共同运营服务获得分成等方式取得收入。

——医疗保险领域

一、社保端:探索医保控费

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实现“三保合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医保、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监督管理各项医保基金,完善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制定和调整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等,这整合了人社部、卫计委、发改委和民政部的医疗保障相关管理职责。医保局的设立有助于理顺政府层面的监管体系,同时“三保合一”提高了医保作为付费方与医院谈判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异地结算平台的加速建设以及DRG、按病种付费等创新支付方式的落地和推广。

根据国家政策,到2020 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未来的支付方式愿景:预付+DRG(医疗质量管理)、按病种付费(限制过度医疗)。

DRG:(1)目前我国有C-DRGCN-DRG、上海版DRG 等多个DRG 标准,DRG 的特点是全覆盖性、成本一致性(DRG 组的相对权重全国一致)、动态调控性(地方自行确定费率)、可比较性。DRG 当下主要应用于医院绩效评价,医保支付的应用正在小规模试点。(2)临床路径、病案规范和DRG支付改革不一定非得是先后关系,但DRG与临床路径结合使用会更有效。(3)随着DRG 的逐步落地,以及商保话语权的上升,PBM 模式的可行性将提高。

DRG 的未来发展展望


资料来源:人社部

医保控费在多城市试点,但商业模式有待政策来进一步厘清。海虹控股、东软集团、久远银海等医保控费系统的提供商,目前相关业务仍主要依靠IT 服务取得收入。目前,金华、辽阳、湛江、烟台等城市在试点新的医保控费模式,对于海虹控股、东软集团等IT企业来说,只能尝试性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扣除医院部分医保保证金、财政补贴等方式获取收入。若未来商业模式可以兑现,按照海虹控股规划的收费标准测算,仅精细化管理、DRG、医保支付价三项服务每年的市场空间便超过150 亿元。

海虹控股:(1)推广医保精细化管理云平台,根据统筹区的人口规模收费数百万元;若医保基金有穿底风险,公司与医保基金共同设立“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共管账户”进行兜底,公司收取不低于医保基金2%的运营成本费用,并按照控费节省下来的医保基金金额(10%~20%)分成。(2)推广DRG,根据医保基金规模收取数百万元,目前在浙江、广西全省逐步推广。(3)提供医保支付价标准服务,已与30 个地市完成签约,公司会向医保经办单位每年收取30~50 万元的运维费用,同时向药企所申报的每一个品规收取600~1,000/年的增值服务费。(4)由公司和医保经办单位、医疗机构共同设计慢性病服务包,已在浙江和广西等地区实施收费,价格为200~400//年。

东软集团:已与沈阳、哈尔滨、烟台、辽阳等城市签订“健康城市”战略合作协议。(1)根据客户需求逐一落地医疗设备、互联网+人社、云医院与健康管理设备、成本分析系统等产品,收取基本服务费。(2)对公立医院使用医保基金进行一定程度的控费,设定一定的控费目标,并对节约的费用进行分成。(3)通过成本分析进行深度的数据分析与挖掘,逐步调整支付结构,并可以对接第三方服务生态。

医保控费的市场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人社部,海虹控股

二、商保端:健康险的快速发展打开大市场

医疗信息化企业利用其通道和数据价值为商保提供综合服务,市场空间远超社保端。当前我国健康险的渗透率仍较低,根据艾瑞的调研数据,2016 年我国健康险市场渗透率仅为9.1%,而很多四五线城市的健康险参保甚至接近空白。随着商保与医疗服务产业的融合,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引导,未来数年的健康险保费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0%。在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基础上,IT企业将具备更多的业务机会:(1)通过搭建社保与商保融合支付平台,实现医疗费用直赔;(2)提供TPA 综合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提供新契约与保全服务、处理理赔、提供客户服务、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安排医疗费用结算服务等。IT 企业提供这些服务的优势在于连接大量医院和社保部门形成的通道价值,可以实现相对更低的成本;同时由于积累了大量医疗健康数据,对健康险产品的精准设计意义重大。

海虹控股:已与10 家商保公司合作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医疗、医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并实施收费。具体的商业模式:(1)商保公司使用公司统筹区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时,按保费总额的10%~15%收取服务费;(2)依托公司的大数据与商保公司共同设计保险产品、提供TPA 服务,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东软集团:与平安、人保、泰康等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1)与商保公司合作设计产品;(2)为商保公司提供IT 系统,进而合作大数据系统,再切入核保等服务领域。

久远银海:在天津与6 家商保公司、10 余家医院对接,实现了商保的直赔、快赔服务,公司按医院规模或结算次数向商保收费。

平安集团:以数据和科技为核心,打造了包含商保、(立鼎产业研究网)医保服务、健康云、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等全面的大健康布局。医保端,公司开发了城市一账通、医保控费系统、核保系统的产品,并与东软集团、久远银海等深度合作开拓新的业务模式。

平安集团的健康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平安集团

——药品领域

在药品的供应链端和销售端,IT 企业均有机会利用自身积累的规模化优势获取收益分成。(1)供应链端,信息化厂商可以利用区域平台、多元化IT服务或者与商保、医药流通商的合作连接更多的医院药房和线下药店,从而帮助其进行规模化采购和库存管理。(2)销售端,脱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纯粹的线上医药电商价值有限,在分级诊疗、居家养老、慢病管理等服务体系内嵌入药品服务则是更能切中行业痛点的业务。若未来处方流转全面落地(淄博、柳州、梧州等地已试点),信息化厂商可在其中通过药店引流、销售健康服务包、与商保合作推出产品、助力药品生产商精准营销等方式大幅受益,从而有希望实现一个更为全面的PBM 模式。美国市场中,PBM 领域的龙头公司Express Scripts便是通过周旋于医药零售商、生产商、商保公司、数据公司、患者之间赚取服务费和产品差价,取得超过1,000 亿美元的年收入和45 亿美元的年净利润。

——长期看点:大数据、AI、云

一、健康医疗大数据:关注国家试点,把握应用趋势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第二批国家试点已启动,数据集中后的应用市场空间广阔。2016 10 月,福建省、江苏省及福州、厦门、南京、常州成为第一批试点省市,目前四个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产业方向。2017 12 月,山东、安徽、贵州成为第二批试点省份。

政策指引:2016 6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 4 月,福州市政府发布《福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未来国家层面也有望出台相关的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办法。

整体规划:1 个国家数据中心,5 个或7 个区域数据中心,X 个应用发展中心。一个国家中心将容纳全体公民健康医疗大数据,预计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规模将达到1,000ZB 以上。

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协同支撑——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发展集团公司。东软集团、万达信息、易联众、荣科科技四家医疗信息化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三大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责包括:(1)承担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区域中心和应用发展中心的建设和健康医疗科技文化产业园等经济发展运营工作;(2)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群众;(3)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支持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异地结算和远程服务等;(4)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创新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健康科技产品,推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健康产业链的发展。

应用趋势:医疗信息化企业在获取应用授权后,能够面向社保和商保提供精算等服务,面向医院提供科研大数据分析服务,面向医疗器械与医药生产企业提供设备及药品需求的精准信息,面向政府提供实时监管、定价等服务。

二、AI+医疗:AI 应用日趋多元化,产品逐步完善

语音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智能识别、辅助诊疗系统等有望从今年开始逐步商业化。科大讯飞、东软集团、卫宁健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等都在AI+医疗领域进行了布局。AI+医疗需要思考三大问题:产品的可用性(是否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或降低成本),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数据安全、结果可靠,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平衡),产品准入(牌照问题)。以医学影像智能识别为例:

从肺结节识别切入,证明产品的可用性与稳定性:肺筛查市场十分庞大,而人工阅片容易漏诊。对于AI+影像识别而言,尽管数据标注成本较高,但模型相对稳定、准确,且可作为独立产品输出给医疗机构、体检机构等,产品升级仅需要关注边缘案例即可。

产品准入:目前腾讯、科大讯飞、深睿医疗、图玛深维、推想科技、Airdoc、依图科技、汇医慧影等公司均在和大型三甲医院展开相关合作并试点应用,但若要实现商业化仍有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确立行业准入资格,预计今年将有所突破。

市场竞争的核心:落地速度、医生体验、方向判断、战略执行力以及融资能力。

未来的业务方向拓展:DR 识别骨科疾病、MRI 卒中等,放疗(病理);建设知识库(知识图谱);与影像中心合作;从影像识别向辅助诊疗领域迈进。

AI+医疗的产品序列


资料来源: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本文相关报告

2022年版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22年版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是基于国家部门统计机构、行业协会、权威研究机构、第三方数据库(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报告主要对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外部发展发展环境(政策影响、技术趋势影...

2022年版中国医疗软件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22年版中国医疗软件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医疗信息化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发展,国内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初成规模,HIS系统已经在国内得以普及,PACS、LIS等医技系统也得以广泛使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ICU信息系统等临床系统正处于建设的高峰期。国内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可以通过电子...

标签:医疗信息化

决策支持

17310456736在线客服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

1731045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