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豪科技:通过外延并购方式不断延伸军工产业链,2022年公司业绩承压
泰豪科技公司是在江西省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推动下,在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设立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国有军工企业及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并投资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目前公司已完成智能配电业务剥离,持续聚焦军工主业。军工装备业务围绕通信指挥系统、光电探测产品、导航产品的研制与服务,重点开展军工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民品业务主要为智能应急电源的产品研制与服务。
公司创立于1988年,1997年10月清华同方战略投资泰豪科技,2002年7月泰豪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03年至2007年间重组设立了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江西清华泰豪微电机有限公司、长春泰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吉美乐有限公司,2011年经军工控股与泰豪科技、南昌创投多轮协商达成一致后,军工控股利用所持有的军工公司股权进行增资,泰豪科技和南昌创投以货币方式进行增资,2013年成立清华大学-泰豪装备联合研究院,2015年至2017年间并购上海博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收购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方式不断延伸军工产业链,深化高端装备制造和军工信息化布局,向规模化军工集团持续迈进;2016年参与电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第一大股东同方股份增持计划实施完毕,2020年收购“七六四”90%股权,加强信息化领域布局;2022年完成配电业务剥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发展。
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股权结构明晰,最大股东为同方股份,无实际控制人。同方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持有公司19.62%股份,泰豪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15.07%股份,中国海外集团为第三大股东,持有公司6.10%股份,其他股东持有公司59.21%,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主要子公司情况(截止2022年H1)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泰豪军工、上海红生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助力长远发展。为满足经营发展需要,保障公司后续无人化装备发展的持续性投入,加快军用新材料、军用新能源等军工装备新业务的发展,并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公司全资子公司泰豪军工、上海红生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员工持股平台。本次增资共计不超过91,500.00万元,其中对泰豪军工拟增资金额不超过72,672.12万元,对上海红生拟增资金额不超过18,827.88万元,公司均放弃增资权。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泰豪军工、上海红生的持股比例不低于73.9687%。
两家子公司交易前后持股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主要受智能配电业务剥离,以及新冠疫情导致产品交付进度滞后影响。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微降 6.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41.51%,主要系上年同期完成泰豪软件等业务剥离,确认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 3.64 亿元,以及 22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同时 22 年受智能配电业务剥离后对原有存续业务的清理影响。
2022年,公司实现61.9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同比下降16.25%;毛利率16.83%。②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10.1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同比下降58.45%;毛利率20.66%。
公司营业收入(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军工装备、应急装备,智能电力业务逐步剥离。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最高的为军工装备48.27%,应急装备占比40.61%,智能电力占比9.82%。公司专注军工装备及应急装备,在军工装备领域,公司紧跟我军装备发展需要,一方面在装备预研、演示验证、型研、改换装等各阶段深度参与,全面满足客户各阶段不同需求。在应急装备领域,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分销体系,建立了覆盖各行业、各地区的产品供应与服务能力。公司智能配电业务逐步剥离,毛利占比低,体现了公司业务布局的不断优化。
军工装备产品生产及交付受疫情影响,整体进度有所滞后,与21年基本保持持平。国防支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军工装备采购进入新老装备换挡期,新型号逐步释放,新技术发展、需求加速,但疫情影响交付使得2022年军工装备收入业务同比下降2.88%;军工装备业务因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成本优化,毛利率提高2.25pcts。
受益于分销模式推广及海外市场订单的快速增长,应急装备产业实现较大营收增速。在政府推动,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技术赋能等因素驱动下,中国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势头迅速,竞争格局激烈,公司通过不断拓展与优化业务分销网络,采用规模化的方式降低产品采购、制造等综合成本,为经销商提供最优的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扩大经销渠道,实现业务高规模增长。2022年,公司应急装备产业实现收入3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1%;应急装备业务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分销占比加大,毛利率下降1.95个百分点。
智能配电业务完成剥离,资产运营效率提升。2022年,公司引进航发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共计不超过9.15亿。公司完成江西泰豪电力配电业务剥离和华太航空等非主业少数股权资产处置,智能配电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75亿元,原存量业务的清理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全部采取外包方式生产,毛利率下降2.08pcts。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本文相关报告
木塑复合材料(Wood-PlasticComposites,WPC)是以木纤维和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锯木、木屑、竹屑、稻壳、麦秸、大豆皮、花生壳、棉秸秆等),再和各种塑料(PE、PP、PVC、ABS和PE等),添加其他化学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高温挤塑模具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