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风光:军用运算放大器领先企业,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振华风光是推动高可靠放大器产品国产化的核心承制单位,国内主要的高可靠集成电路供应商。公司前身国营第4433厂于1971 年成立,是国家重点组建的半导体双极模拟集成电路生产厂之一;2005 年成立振华风光有限,由于当时芯片技术壁垒较高,集成电路行业高度依赖进口,公司主营进口芯片的封装和销售;2012 年开始布局芯片国产化战略,在贵阳、成都分别设立研发中心,业务方向由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向芯片设计延伸,并于 2016 年收购成都环宇芯,进一步巩固芯片研发与设计优势。2021年 6月 29 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 2022 年 8 月 26 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深耕高可靠集成电路五十余载,振华风光目前已是国内产品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高可靠放大器供应商之一,在军用集成电路领域具备较高的市场地位。
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信号链产品及电源管理器,主打产品为高可靠度运算放大器。在经营模式上主要从事芯片设计、封装和测试环节,产品型号达160余款,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高精尖领域,为机载、弹载、舰载、箭载、车载等领域的武器装备提供配套,满足以上领域对配套产品全温区、长寿命、耐腐蚀、抗辐照、抗冲击等高可靠要求。
公司主营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客户主要为各大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及科研院所。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以国有军工集团的下属单位为主,2019 年~2021 年,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发集团和兵工集团稳居公司前五大客户。多年的经营使公司积累了一批长期稳定的下游客户资源,且客户整体资质、信誉较好,支付能力较强。
公司客户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中国电子为实控人,下设股权激励平台,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为中国电子,合计控制公司43.04%的股权;控股股东为中国振华,持有公司40.12%的股权。2019年6月公司第一次增资成立风光芯、风光智两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对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平台,目前分别持有公司1.93%和1.74%的股权;同时,此次上市,公司员工设立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发行战略配售,激励核心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控股子公司成都环宇芯深耕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助力振华风光实现核心产品自主可控。2016年,振华风光收购成都环宇芯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近年来承担国家新品、型谱、航天专项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环宇芯目前在高压大电流功率驱动和RDC(轴角转换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振华风光芯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21年成都环宇芯实现净利润0.24亿元。
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2Q3)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自2019年公司产品逐步推广并进入了上百家客户供应链,大额订单增加较多,公司营收规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8~2021年营业收入CAGR为42.02%,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5.75亿元(+46.25%)。2018~2021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到68.32%,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27亿元(+45.66%),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两大主营业务板块分别为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管理器,两者合计营收占比超90%:
信号链产品,包括放大器、接口驱动、SiP集成电路和轴角转换器等产品。信号链板块是公司主要业务,2021年营收占比达82.25%,其中放大器是公司核心产品,公司在该领域已达到国内产品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优的行业领先地位。得益于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效应的凸显,以及板块内部分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占比的增加,信号链产品毛利率逐年上升。2021年该板块毛利率为75.76%,营收4.13亿元,同比增长43.17%。
电源管理器,包括电压基准源和三端稳压源。2018年以来毛利率逐年上升,一方面系公司整体生产效率提升所致,另一方面系该业务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的带动。2021年该板块毛利率为75.45%,营收0.62亿元,同比增长27.54%。
公司各板块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公司分业务毛利率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公司核心技术带来的产品高附加值属性和较强的议价能力,公司近三年毛利率均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为64.73%,68%和73.99%,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高达78.36%(+4.68pct)。毛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公司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占比提高叠加生产效率提高、规模效应凸显。
持续研发投入,三费率大幅下降。公司期间费用率从2018年的34.74%下降至2021年的28.54%,期间费用率改善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的下降,三种类型费用率从2018年至2021年合计下降了10.28pct。根据招股书,由于营收增长多来自于原有客户采购量的增加,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营收规模的增长,规模效应导致销售费用率从10.21%下降至5.86%,管理费用率从17.18%下降至12.03%。同时,研发费用率有所上升,且研发人员在承担公司内部研发职责外,还承担大量国拨资金项目的研发任务,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综上,公司净利率持续走高。22年前三季度净利率高达44.74%(+2.90pct)。
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